“对客户,对团队至诚。对设计,对事业至拙。”在上海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(集团)镇江分公司醒目的墙壁上,贴着这么一行字。这是公司总经理韩忠祥扎根建筑设计行业二十余年来,用真实行动书写出来的。从公职人员到创业者,从团队领头人到公益践行者,他把“担当”二字拆成了对员工、对事业、对社会的点点滴滴。
对员工:把承诺刻在心里
公司有个特别的微信群,叫“家庭群”,员工和家属都在里面。晚上有人发孩子的作业,早上有人晒带的早餐,韩忠祥常在里面冒泡,有时是提醒“天冷加衣”,有时是发个红包祝“周末愉快”。这个群,是他对员工“把公司当家里”的承诺。
招聘时,他跟每个人说:“除了工资,自我提升学习的钱、加班的饭钱,公司都报。”这话不是空谈,他希望公司里的员工都应该是“一专多能的杂家”,这几年,员工考证书、学设计软件,光进修补贴就花了30多万。有位员工因家庭原因离职后写来感谢信:“我有过在其他公司工作的经历,您是唯一做到所有承诺兑现,把我们当兄弟的老板。”
展开剩余73%公司没专门的人事部门,工资、报销全靠员工自己报。但成立这么久,从没出过一次多报。韩忠祥说:“人心换人心。你信他们,他们就不会糊弄你。” 他还定了一堆制度:《进销存管理规定》《员工岗位守则》《员工常规工作职责及要求》《员工礼仪标准》……这些制度不是为了束缚,而是为了让“诚信”有处落脚。员工加班晚了,他连忙订热乎的饭菜;谁家里有困难,他私下塞钱说“先拿着用”。这几年行业不景气,好多公司降薪裁员,他不仅工资、五险一金照发,还额外加了份雇主责任险,“万一有个大病小灾,也能多份保障”。他眼里,员工不是干活的工具,是一起扛事的伙伴。这份担当,让这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,有员工说:“跟着韩总干,踏实。”
对事业:把诚信攥在手里
韩忠祥常跟公司设计师说:“我们画的不是图,是人家真金白银盖的房子,得对得起信任。”有回接了个厂房设计,客户中途改了十几次方案,从普通厂房改成带特殊工艺的车间,成本超了不少。有员工劝他跟客户加钱,他摇摇头:“接的时候答应了,亏了也得做好。”最后项目做完,客户握着他的手说:“以后我们所有项目,只找你。”
他的“轴”在业内出了名。做设计,他盯着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,建设单位从没投诉过;项目交付了不算完,搞“百企百赞”活动,带着团队回访老客户,记满了厚厚一本建议:“这个走廊宽度可以再优化”“下次图纸标注得更细点”。这些建议,成了公司升级的密码。
今年刚过一半,公司通过住建部门审查的设计项目就超过了 20万平方米,好几个是省重点工程。有人说他运气好,他嘿嘿笑:“哪有什么运气?不过是答应的事,砸锅卖铁也做到。口碑这东西,建起来要十年,毁了只要一天。”
对社会:把责任扛在肩上
疫情防控的那几年,韩忠祥看着社区工作人员忙的连轴转,组织10 名员工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。三年里,这支志愿者队伍成了社区防控的“常客”—— 敲门排查、核酸检测维持秩序,最冷的天里,他们握着笔的手冻得发红,却没一人提前离场。韩忠祥怕大家吃亏,自掏腰包给每人每天发补贴,“关键时刻,企业不能往后缩”。
不仅仅是疫情防控,他的公益清单拉得还很长:连续两年给京口区特殊教育学校捐钱捐物,加起来有两万多,还带着设计师免费改造校园,让教室里多了阳光,走廊上多了孩子们喜欢的彩绘;连续四年给“梦想改造 +”项目捐款,六万多元变成了贫困孩子书桌上的台灯、墙上的书架;镇江江心洲益平村的葡萄滞销,他发动朋友圈和商会资源,帮农户卖掉了近30万元的葡萄。从社区到乡村,从学校到农户,他的担当藏在防护服的汗渍里,荡漾在孩子们的笑脸上,也在农户握着他的手说“谢谢”的真诚里。韩忠祥认为:“这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的传递,既温暖了别人,也是在温暖自己。”这么多年来他的默默付出收获了厚厚的荣誉:镇江市民营经济协会副会长,镇江市第四届“诚信标兵”,镇江市京口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,苏州科技大学镇江校友会会长,京口区人大代表,京口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副会长……
从员工手里的报销单,到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,再到社区的志愿者马甲,韩忠祥的担当,从来不是喊出来的口号。他说:“人这一辈子,能把一件事做好,能让身边人踏实,就够了。”把“担当”变成了最朴实的样子,这也是一个企业家最动人的精神底色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