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协鑫能科 | 领跑光伏“困境反转”)
创新突围
作者 | 胜马财经 马成
编辑 | 欧阳文
电价下行、负债高企的阴影下,一场政策驱动的“反内卷”风暴正让这家能源企业率先突围。
截至7月11日收盘,协鑫能科股价定格在13.01元/股,市值跃升至211亿元。数据显示,该公司六月以来股价已上涨超过65%,若从4月中旬低点算起,其股价已成功翻倍。在多数光伏企业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之际,这家清洁能源运营商的逆袭,成为行业困境反转的鲜明信号。
政策东风,股价领跑
资本市场的热情源于基本面变化,2024年,协鑫能科遭遇业绩“双降”,营收下降5.42%,净利润暴跌46.92%,延续了2022年以来的颓势。转机出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,财报显示,当季公司实现营收29.33亿元,同比增长21.49%;净利润达2.536亿元,增速跃升至35.15%。这一关键性逆转,成为点燃投资者信心的第一把火。
在二级市场,协鑫能科的强劲表现带动整个光伏板块复苏。同花顺光伏设备指数自6月23日以来已累计上涨超15%,成为近期表现第二强的板块指数。股价大涨背后,一场由国家主导的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正拉开帷幕。
7月1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“内卷式”竞争治理,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政策信号释放仅两天后,工信部便召集14家光伏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。参会阵容堪称行业“全明星”:通威刘汉元、隆基钟宝申、天合高纪凡、晶科李仙德、协鑫朱共山、阳光电源曹仁贤等行业领袖悉数到场。
“在中央全力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的关键时间点,会议给予行业巨大的信心。”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会后立即在朋友圈写下感言。
目前,政策执行已具雏形,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光伏企业限期上报成本价格,明确警告:“如果后续继续低于成本价销售,就有可能会受到重罚。”行业自律行动同步展开,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7月起已集体减产30%。
产业链初现暖意
政策发力迅速传导至市场端。万得数据显示,截至7月10日,N型多晶硅料价格飙升至47元/千克,较7月1日的34元/千克暴涨38%,其中7月10日单日涨幅高达6元/千克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证实,当周硅料报价区间已提升至4.5万-5.0万元/吨,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%-35%。
涨价潮蔓延至中游硅片环节,7月9日,多家硅片企业集体上调报价,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达8%-11.7%,硅片环节迎来继年初光伏“抢装潮”后时隔近三个月首次涨价。“此次提价主要源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,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。”硅业分会分析指出,企业为符合“不低于成本销售”的法规要求,不得不一次性提价至成本线之上。
能源RWA开辟新赛道
除政策红利外,协鑫能科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尝试为公司注入新动能。6月12日,在SNEC国际光伏与储能展上,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联合宣布成立 “蚂蚁鑫能”合资公司,瞄准能源AI应用的万亿级市场,并探索能源RWA(现实世界资产)新场景。RWA通证化模式将为协鑫开辟轻资产路径:将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底层资产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数字化,进而盘活沉淀资产、解决融资难题。
协鑫能科在该领域已有成功实践,2024年12月,公司以湖北、湖南两省的82MW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底层资产,发行国内首单光伏绿色资产RWA,融资规模超过2亿元人民币。技术层面,协鑫今年3月联合蚂蚁数科推出 “EnergyTS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一体机”,该模型在光伏发电量预测准确率上,显著超越谷歌和亚马逊等国际巨头的通用时序模型。
电价下行与负债高压
反转曙光在望,但行业深层挑战依然不容忽视。目前,电价下行似乎已成不可逆趋势,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6月集中竞价成交价跌至0.3128元/度,较上月环比下降22%,较煤电基准价低20%,触及政策允许的浮动下限。这对协鑫能科形成直接压力,公司核心业务电力销售占营收超过五成,该业务营收已从2021年的66.41亿元下滑至52.35亿元,降幅达21.17%。
重资产结构模式带来持续财务压力,截至一季度末,公司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达200.83亿元,较2021年的130亿元大幅攀升,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%以上高位,短期借款从去年一季度的34.39亿元增至今年一季度的46.03亿元。
市场分歧,反转还是反弹
面对行业变局,投资机构观点呈现分化。交银国际持乐观预期,在研报中指出:“多项政策密集吹风,反映中央对光伏行业目前困境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,后续针对性的实质性政策有望出台。”该行将协鑫科技列为光伏制造龙头困境反转的首选标的。
摩根士丹利则持谨慎态度:“虽然政府关注度提升,但执行层面阻力较大。” 该机构更看好市场化解决方案:“通威股份等硅料巨头牵头产业基金收购落后产能及库存,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供给侧改革。”数据显示,当前硅料库存超30万吨,即便不开工也能满足下半年80-100GW的光伏需求。
协鑫能科在虚拟电厂领域的布局正加速落地,截至2025年3月底,公司在江苏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为550MW,占江苏省内实际可调负荷规模比例约30%,数字技术与能源资产的深度融合正创造新的增长曲线。随着“蚂蚁鑫能”的能源AI与RWA创新进入实操阶段,这家率先突围的光伏企业,正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,测试行业困境反转的真正成色。
END
关注我们,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胜马财经诚意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