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史说百家
编辑|史说百家
我国今天如此辽阔的疆土,离不开历代几位贤明君王的卓越贡献。
其中,汉武帝尤为突出,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明君,他一生所创的丰功伟绩不可胜数。他不仅带领汉朝走向鼎盛,更未曾放弃开拓疆土的雄心壮志。
在他的指挥下,数万大军浩浩荡荡,配合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,跨越了长达一万五千公里的艰难行军,成功攻占了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省份,这一胜利对中国的后世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。
那么,这个省份如今究竟是哪里?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公元前104年,一支庞大队伍从汉朝都城出发,向西域进军,目标锁定在大宛国。此次远征的领军人物是李广利,他身份特殊,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的哥哥。汉武帝寄望于他能借此机会赢得战功。
展开剩余92%为何如此期待?早在此之前,汉武帝就已经计划攻打大宛,曾召集熟悉西域的臣子商议对策。有臣子称,大宛国兵力薄弱,只需三千兵马便能攻破城池。汉武帝听后心潮澎湃,觉得此战大有可为。
他想到此前对匈奴作战时,王恢仅用七百轻骑便攻下了楼兰,生擒其王,这证明西域诸国兵力并不强大。为了保险起见,汉武帝决定增派兵力,力求一举拿下。
于是,重任落到了李广利肩上。按照汉朝规定,无战功者难以封爵,这次机会不仅是对李广利的考验,更是他获取封爵的良机。于是,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军出征。
李广利接令后毫不迟疑,率领六千骑兵全力出动,并从各地招募兵员,最终组建起几万大军,气势汹汹地启程。
汉武帝原本期待不久便能收到攻城捷报,同时也期待大宛著名的汗血宝马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入汉朝。然而,幻想未及实现,却传来失败的噩耗,令汉武帝大为震怒。
原来,李广利行军途中发现粮草供给远远不够,必须以战养战。在穿越西域时,面对粮草紧缺,他不得不攻占沿途边境小国以抢夺补给。
但并非每次都能顺利攻取,有些城池坚守顽强,李广利只得带着饥饿疲惫的士兵继续前进。一路上,士兵死伤逃散无数,最终剩下的不过数千人,个个饥饿疲惫,士气低迷。
带着这支身心俱疲的残军,李广利抵达郁成,依旧打算用传统战术强攻城门夺取粮草。但意想不到的是,郁成守军不守城墙,反而主动出击与李广利军队激战。
此役之后,李广利部队死伤惨重,士兵士气几近崩溃,只能带着败象退兵。他亲自写信给汉武帝,请求批准撤军。
此时,李广利已征战两年,汉武帝苦苦等待的消息终于传来,令其怒不可遏。汉武帝立刻下令:若李广利退至玉门关以内,即斩立决。李广利无路可退,只得驻守敦煌。
李广利失利消息传来,朝堂内一时间也出现了撤军的呼声。一些大臣认为汉朝首要敌人还是匈奴,过多投入攻打大宛恐怕得不偿失。
然而,这些反对声音很快被汉武帝镇压。因为西域诸国靠近匈奴,虽多倾向匈奴阵营,但汉朝实力同样强大,使其难以轻举妄动。
此次汉军败绩若传出,将导致西域各国彻底倒向匈奴,共同对抗汉朝,因此汉武帝决定不仅不能撤军,必须攻下大宛。
汲取了第一次教训,汉武帝再次派遣更庞大军队,兵力增加到六万,后勤保障体系完善,数不清的车马连绵不绝地运送粮草补给,甚至还有大量劳力持续输送物资到敦煌。
有了充足支援的李广利士气大振,此番行军途中,沿途城池见到如此声势,无一敢抵抗,纷纷开门纳粮。即便有人反抗,也被李广利迅速镇压,城池成片残垣断壁。
第二次西域远征,汉军终于攻克大宛城,汉武帝得偿所愿,获得心心念念的汗血宝马。汉武帝为何偏爱大宛城?这还得从他的雄心谈起。
秦末,始皇帝对长生极度痴迷,导致朝政荒废,朝堂内外群雄割据,赵高夺权,人才遭屠戮,民间起义四起。
刘邦趁机崛起,建立汉朝。多年的战乱使得原属中原的地盘纷纷失守。
汉朝初期国力弱小,常受匈奴欺凌,甚至被迫和亲求和。经过几代皇帝的暗中积蓄,到了汉武帝时代,汉朝已兵强马壮。
汉武帝登基初期,实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。窦太后秉承稳健发展理念,不愿冒险对匈奴发动战争,遏制了汉武帝的进攻计划。
虽未能即刻对匈奴动兵,汉武帝开始谋划布局,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搜集情报;内部励精图治,使汉朝国力日益强盛。
六年后,窦太后去世,汉武帝终于掌控全权,清除朝中外戚,提拔贤才,政治局面稳定。
内稳后,他首攻劲敌匈奴。多年的屈辱和和亲让汉武帝心生灭匈之志。
他任用卫青、霍去病两员猛将,率军多次击退匈奴,驱逐他们出漠北草原,使匈奴胆寒,从此不敢轻举妄动。
击退匈奴后,汉武帝没有停步,着手收复秦末割据的各地,几番征战,逐渐统一周边版图,实现了大一统的宏愿。
汉武帝望着日渐完整的版图满意微笑,正当他难觅新目标时,衣衫褴褛的张骞回来了,带回了重要的情报。
历朝历代,边境游牧民族一直是令人头疼的威胁。匈奴长期侵扰边境,令边镇百姓苦不堪言,也消耗国家力量。
历代君主多以驱逐、驻军方式应对,却难根除威胁。
近日传来消息,大月氏国与匈奴爆发冲突,匈奴占领了大月氏领土,国王被杀,大月氏被迫西迁。敌人的敌人即朋友,汉武帝计划与大月氏结盟。
他派张骞率百余人前往西域,试图联络大月氏。
刚开始行程顺利,但到了河西走廊时遇险。河西走廊原属大月氏,现为匈奴控制。张骞明知风险,却别无选择,只得冒险前行。
急躁之下,张骞等人遭遇匈奴巡逻队,被捕送至王庭。
王庭主知张骞目的,阻止其前往大月氏。杀他风险大,可能激怒汉朝。遂软禁张骞,许诺高官厚禄,只要放弃使命即可留在匈奴。
张骞坚定不移,拒绝了诱惑。王庭主无奈怒言:不愿屈服便关死你,永不归汉。
张骞被软禁六年。期间,他结识匈奴美女,成家立业,生活逐渐习惯匈奴风俗。王庭主见他渐被同化,便放松了看管。
张骞趁妻子熟睡时,秘密召集部下,夜晚逃离王庭,继续西行。
历经艰难,张骞抵达大月氏。听闻他是汉使,大月氏热情接待。然当张骞诉求时,大月氏族人沉默。
当年被匈奴驱逐后,大月氏迁至中亚,远离骚扰,土地肥沃,安居乐业,不愿再战。
且距离汉朝遥远,联络困难,若匈奴被打怕转攻大月氏,汉朝难以及时援助。
张骞见劝说无效,停止坚持。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间,收集了大量西域情报。
情报充足后,张骞决定返汉。为避匈奴,绕道而行,却不料原羌地亦被匈奴占领,再度被捕。
这次软禁更严,张骞未能逃脱。直至匈奴内部为争夺王庭主位爆发内乱,无暇顾及他,张骞才得以脱身,携妻儿返汉。此行共计十三年。
张骞归来后详尽上报西域情况,激发汉武帝新一轮雄心,决心征服西域。张骞被封为博望侯。
汉武帝多年与匈奴交战,深知马匹质量的重要。西域大宛国以汗血宝马闻名,这种马体型高大,短程冲锋能力强,正是对抗匈奴的利器。
为示诚意,汉武帝特制一匹全身镀金的马驹,连同礼品、财物一并派使者送至大宛。
然而,大宛城主并无出售打算。他与大臣商议,听闻往来使节多有损失,路途艰险。大宛城主推测汉军远征耗费巨大,军力必然疲惫,自己轻松取胜无虞,因此拒绝交易。
此举激怒了汉朝使者,他们摔碎金马,当场怒斥大宛城主。大宛城主不甘示弱,暗中勾结郁成王,在郁成处伏击汉使,杀害使节,抢夺财物。
消息传回汉武帝,怒火中烧,下令进攻西域,重点打击大宛城。由此,汉朝四年内两次远征大宛,最终成功将其纳入版图。
攻克大宛后,震慑了西域各国,为汉朝后续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奠定了基础。
汉武帝的远见卓识,为中国地图新增了辽阔的新疆,同时彻底打通丝绸之路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如今新疆仍是中国重要省份之一。
新疆幅员辽阔,资源丰富,土壤肥沃,气候宜人,所产水果糖分高,草场广袤,适宜牧羊。每年产出大量牛羊,且矿产资源丰富,是我国重要矿产基地。
地理上,新疆横亘在沙俄与内陆之间,形成天然屏障,防止外敌侵扰,保障我国领土安全。
丝绸之路对我国同样意义重大,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。中国的丝绸、发明等沿路传播至世界各地,西方宗教、原材料也经由此路传入中国。
有了丝绸之路,汉朝与西域保持紧密联系,使我国经济多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汉武帝曾下罪己诏
发布于:天津市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